刘备之所以未受到曹操的杀害,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事实,那便是曹操并非冷血无情之辈。刘备的手段繁多,其中最为高明的一项便是以泪水打动人心。吕布在得到刘备唯一的根据地徐州后,毫无愧疚感,不仅将刘备置于曹操的刀下,这一悲惨剧目是刘备始料未及的。面对这一切,刘备心中的怨恨愈发深重,但无奈之下,他只能屈辱地投降于曹操的麾下。曹操的谋士对于处理刘备一事提出了三种方案:杀掉他、不杀,或者用完再杀。这三种建议均出自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口,最终他选择了用完不杀的策略。

1、那曹操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?

众所周知,曹孟德被众人视为奸诈之徒,但他并非全无良善之心,对于刘备这样的人才,自是更觉得珍贵。然而,对刘备而言,曹操的付出却换来了无情背叛。曹操曾信任刘备,让其镇守徐州,结果五万大军全数被刘备夺走,令曹操心中怒火中烧,这一切显然是他信任错误的结果。虽然内心愤怒难平,却又不便多言,究其根本,曹操是一个知错能改、却从不认错的人。他的所作所为未尝不是因为看错了人,而对刘备表现出来的无情无义以及对汉献帝的不忠,虽是后话,但当时的曹操并无愧对刘备的理由。若说曹操争夺天下是他的错误,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显然是未对三国这一历史时期做深入研究。

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代,各路英雄割据一方,老百姓需要的是哪个英雄能够带来安宁。谁能让天下稳定,谁的做法就是至理,无懈可击。如果强行将刘备视为正统,显然受到了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难道做皇帝的人非得姓刘吗?姓曹又会如何?这显然并不会影响历史的走向。因此,满足百姓的需求才是当务之急,不要随意给曹操扣上无情的帽子。鲁迅曾评价曹操是英雄,尽管专家们众说纷纭,但我个人十分赞同鲁迅的看法。

2、刘备的表现

展开全文

当时的刘备,表现得十分狡诈,成功地欺骗了曹操。他给人一种软弱无能的形象,让曹操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,不忍心下狠手。而此时,刘备所投靠的势力,无一例外都遭受了惨败,曹操希望通过打败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,想要让人明白胜负并非一个人的责任。

刘备每日都窝在曹操赏赐给他的府邸中,种菜、做草鞋,这种行为显然并不符合英雄的气质。正因如此,曹操对刘备的估量愈发低下,认定刘备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根本不值得一提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被低估的人才,最后却成为了曹操统治道路上的巨大阻碍。

综上所述,曹操认为刘备不具备与他争夺权势的能力,完全未考虑到刘备的潜在实力。根据我的研究,关于“煮酒论英雄”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真实记录,所以关于曹操是否曾评判刘备为英雄的问题,现阶段仍无法定论。对此,大家又作何评价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