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料来源〡 《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》
主编〡李波
出版〡重庆大学出版社
▲林 园
林园位于沙坪坝区山洞街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内,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该园地处歌乐山南麓,为一处环境优美的山麓台地。1938年11月,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购得此地,为蒋介石营造官邸,至1939年夏,官邸主楼落成,其后逐渐修建一、二、三号楼,并建成一批配套设施,建成后的林园成为蒋介石、林森等国民党要员在重庆的主要居所。1940年,蒋介石将其官邸主楼(四号楼)赠予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。1943年林森病逝后,便安葬于园内,官邸因此更名为“林森陵园”,简称“林园”。
蒋介石公馆又名中正楼,也称一号楼,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27~30号,是抗战时期蒋介石寓居重庆时间较长的住所。
一号楼为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楼,坐北向南,一楼一底。建筑面积644平方米。主楼后有一排4间平房。抗战时期,许多重大决策渊源于此,许多重大事件在此发生。
宋美龄公馆又名美龄楼,也称二号楼,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32号,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渝居住的楼房,也曾作为国宾招待所。国共谈判期间,毛泽东曾在此居住。
二号楼为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楼,坐北向南,一楼一底,建筑面积694平方米,面阔5间21.66米,进深15.53米。整栋建筑结构与中正楼(一号楼)基本相同。
马歇尔公馆又称三号楼,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内,1939年夏完工。该公馆原为蒋介石召开会议的地方,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初期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寓居于此。三号楼为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楼,坐北向南,一楼一底,穿逗木屋架,建筑面积1 107平方米。
林森公馆又名“寸心楼”,也称四号楼,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22号,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官邸,后蒋介石以敬老之名赠予林森。
林森公馆(四号楼)(老照片)
四号楼为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砖木结构小楼,坐北向南,一楼一底,建筑面积840平方米。林森去世后,该楼曾作为林森灵堂使用。
林森墓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内,林森公馆右前方,为圆形土石墓冢。墓冢坐北向南,建筑面积923.292平方米,占地面积895.32平方米。墓冢弧形转角左右各18级石阶,冢前墓碑外宽2.95米,内宽2.45米,高3.8米,上有国民党党徽,正中楷体阴刻“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”,系国民党元老居正手书。
美龄舞厅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26号,原为官邸大客厅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下榻林园,宋美龄以主人身份举办舞会,邀请马歇尔参加,此后,这里作为重庆的舞会中心盛极一时,后称美龄舞厅。抗战胜利后,“美龄舞厅”歌舞不断,许多重大会议在此召开。美龄舞厅为一处典型的中国固有式建筑,砖木结构,坐南朝北,面阔9间,进深5间,双檐庑殿顶,前后檐柱与金柱间设有回廊,檐柱间饰有花芽子雀替,门窗饰有菱花图样。
“云梯”题刻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内,在一号楼和二号楼间的石壁上,林森于1941年题于石壁上。该石刻属于阴刻,石壁高4米,宽5米,楷书“云梯”两字。该石刻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。
“寸心”题刻位于沙坪坝区山洞林园内,位于四号楼旁水源边石壁上,坐东朝西,题刻有线条加框,宽0.7米,高1米,字体为楷书阴刻。“寸”字通高0.34米,通宽0.37米;“心”字通高0.32米,通宽0.4米。林森迁此后,借“悠悠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的“寸”“心”刻于此,赠给蒋介石以作感谢之情。